然石post
2168 粉丝
 关注
357 微博
  • 1970年1月1日
  • 昵称: 然石post
  • 简介: they know it, but they are doing it anyway.
  • 微博使用天数:19886
  • 保存微博:190
本站在持续运行中,《免费无广告》
长期提供查看半年可见微博,请大家帮忙宣传转发!
然石post
2024-05-26 16:49:51 来自 微博网页版
《我的阿勒泰》热播已久,现在还能刷到相关讨论。有个问题确实值得讨论:这部剧或原作李娟,有美化苦难吗?
10
2
10
然石post
2024-05-25 20:42:38 来自 微博网页版
这些年韩国影视非常敢拍,在国际上都好评如潮。但其国内观众却越来越不买账。根本原因是,如此敢拍,揭露得如此彻底,然并卵,现实依然没什么不同。这真是一种深刻的绝望。但韩国人的心情越来越普适。

许多事情,“看见”是一回事儿。我们总以为,看见了,暴露了,事情就总有个交待了。套用心理分析的 ... 展开
23
5
16
回复@森罗的灵峰:所言极是。所以齐泽克们的思路是,戳穿既有普遍性概念的虚伪和矛盾,但不放弃这个概念。而是从否定性层面,从被排斥者的位置重新思考它。
《看见》是柴静的一本书。如今“柴静”这两个字已成限流。考虑到她是如此有公德心和勇气的记者,令人唏嘘。我想说说“看见”这两个字。因“不可见”广泛存在,“看见”,该是文艺创作和公共关怀的首当其冲。

现代文明有普适性的要求,在主流视野里,普适性是一种中立的框架,它公平地审视一切。但这话 ... 展开
2024年05月25日 11:14 来自 微博网页版
2
0
0
《看见》是柴静的一本书。如今“柴静”这两个字已成限流。考虑到她是如此有公德心和勇气的记者,令人唏嘘。我想说说“看见”这两个字。因“不可见”广泛存在,“看见”,该是文艺创作和公共关怀的首当其冲。

现代文明有普适性的要求,在主流视野里,普适性是一种中立的框架,它公平地审视一切。但这话 ... 展开
19
7
5
一方面是科技狂飙。生活世界被科技全盘殖民。这就是马克思韦伯说的“理性化”。如今生活世界是空前理性化的,几乎每一寸都被科技和理性系统占领。但马克思韦伯早就预见到,这种理性化对于肉人来说,以其说是自由,不如说是“铁笼”。如今谁想感受铁笼的威力,把手机扔掉试试就行。

这只是故事的一部分 ... 展开
13
8
3
//@寒鞅:“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自80年代初开始,新自由主义叙事建构了后现代社会的图景,“告别革命”成为流行文化的主体。但阶级矛盾并没有真正缓解,反而不断激化。资产阶级及其拥趸忽略了一种趋势:对20世纪的遗忘会导致重新走入20世纪。全球资本体系的衰败犹如上个世纪初旧制度与旧帝国的余晖
每看到一些人仍旧疯狂输出理性,普遍性,自由,文明阶段这些大词我就觉得特搞笑。这就是汗味儿很浓的思想爹味。是这样,你天天吹捧上帝至善,我也承认上帝有诸般真好,我们都期待“他”老人家在关键时刻拯救地球,不任地球人作死下去——如果它真关怀人权记录很差、爱作秀的智人的话。如海德格尔语重心 ... 展开
2024年05月23日 16:09 来自 微博网页版
3
1
0
然石post
2024-05-23 16:09:24 来自 微博网页版
每看到一些人仍旧疯狂输出理性,普遍性,自由,文明阶段这些大词我就觉得特搞笑。这就是汗味儿很浓的思想爹味。是这样,你天天吹捧上帝至善,我也承认上帝有诸般真好,我们都期待“他”老人家在关键时刻拯救地球,不任地球人作死下去——如果它真关怀人权记录很差、爱作秀的智人的话。如海德格尔语重心 ... 展开
18
8
1
被cue看了一下@小雨迷人不眨眼 520发的视频,她的恋爱宏论颗粒饱满,都对齐这一核心信条——她很谨慎地加了限定语“某类人”:体验券好,年票不必。小雨年轻有活力,她不喜欢恋爱中的拖泥带水,挣扎不休。她要的是自由和控制感。人生的顺境显然加深了她认知的自信。

她确实是新时代女性,对性别平等有 ... 展开
14
4
6
罗尔斯的正义论发端于一个思想实验。即假设你不知道自己的肤色,性别,学历,智商,阶级……总之除了你是一个公民外你什么都不知道,那么你愿意生活在什么样的系统里?在罗尔斯看来显然,你不愿意生活在相互差距巨大,分配严重不公,特权化和鄙视链森严,阶级流动艰难,种族思维猖獗的地方。很简单,因 ... 展开
10
4
0
//@KittyXu佳佳:爱是凝视苦厄 即是自由。凝视苦厄要通过他人,这苦厄本身就不是向内的而是走出自我的,非常简单。不知道为啥他就不能搞明白? 评论配图
“在我们这里……”。自由的这个面向,可以理解为“树洞”。比如沈从文后期以及许多与他经历相似的人,很长时间只能在树洞里自我疗愈,否则要疯掉。我们无法否认这种自由面向的功效。

我迟疑的是,也有太多周国平这种情况。他们全心全意信奉“内心自由”,在这种认知里,他们把他者的维度一刀切,仿佛 ... 展开
2024年05月19日 11:01 来自 微博网页版
3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