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袍卢平
8332 粉丝
 关注
2838 微博
  • 1970年1月1日
  • 昵称: 灰袍卢平
  • 简介: 做演化的科研工作者
  • 微博使用天数:19883
  • 保存微博:318
本站在持续运行中,《免费无广告》
长期提供查看半年可见微博,请大家帮忙宣传转发!
今年的作文题,我觉得出得还是挺有水平的
#高考作文紧跟时事#【#试写一段高考作文# 转存!快来试试!】你最想写哪一篇?#高考作文#
2024年06月07日 11:47 来自 微博网页版
8
9
3
当导师的很大一部分精力是花在做“精神氮泵”上,当学生做了几组分析来说结果不好时,我发现我说的话跟健身教练是一样的:

“再做一组!最后一组!坚持!”

[跪了]
46
3
5
没有成果也没有自己生活意趣的人//@狸角兽:反正这个tag真是恶意满满啊,谁起的tag啊?
#清华博士送水泥戒指求婚被嘲笑#
所以一个16年的新闻
时隔八年掏出来
重点放在水泥而不是上面的科研专利材料上
媒体想干嘛呢?
把标题换成:博士生用科研成果向女友求婚,就达不到你们的目的了吧[吃瓜]
2024年06月04日 08:52 来自 步步高点读Android
7
1
0
这个世界上最好挣的钱就是卖没法验证效果的产品。张的内容有一部分我认为有用,但这部分用AI外加一点点教育部门支持,一个月就可以超过他,为什么还没有这种服务呢?这个我就不说了//@靜水涵深://@林瘦猫:害 这话我都不敢说 说了就是不接地气 谁又知道我也是地里长出来的奇花呢 //@瘦驼:转发微博
选对专业真的很重要吗?

近2万的张雪峰志愿填报课靠抢购、张雪峰说没有专业适合所有考生……

张雪峰到底是急人所难,还是趁火打劫?

填志愿确实让人头大,高中只分文理科,到了大学,突然涌出来那么多专业,很难一个一个地去研究。但选专业真的有那么难、那么重要吗?1995年,我参加高考,我们省那 ... 展开
2024年06月04日 21:09 来自 微博网页版
14
1
1
OpenAI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认为“压缩即智能”;反过来说,言之无物废话多、说话信息密度低,是“不会”的表现,就像AI回答自己不擅长的问题时一样。语文表达能力(和信心)一定影响整个社会的效率乃至精神状态,现在还会直接影响以中文语料库为训练基础的国产AI发展。
我想通过此文和大家探讨学校里的语文教育。

前两天,我在时间上刷到了一位老师的视频,经查,这位老师名叫张宁,在一家教育机构任职,张老师将自己的课程录成视频发布在抖音上,受到广泛关注和欢迎。

然而,张老师的这段课程在微博上却得到了负面评价,有人表示这种内容纯粹是辞藻堆砌,毫无逻辑,言 ... 展开
2024年05月30日 22:23 来自 微博视频号
22
5
2
看了武大选调生的几段话,实在不觉得有什么好批判的。这种对感性抱怨的理性指责和定性,最后一定会变成加在每个人身上的枷锁,包括现在发出指责的人。

很多人唏嘘当年互联网田园时代人们的美好憧憬,大家当时认为互联会让人更幸福。可是无论互联到什么程度,善意总是要【人】来努力发出的,不是自发的 ... 展开
30
3
0
今天在和同事聊,我们中国人实在是太好学生了,太爱考试做题了,遇到任何事,先问“我怎样能打满分”“怎样是对的”。想提醒一下评论区的几乎所有人:看到这张图,共情一会儿这个孩子,对真实世界感到难过,并且不做任何谁对谁错的评判,不会有人来给你打0分,倒可能会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这是我上网以来看得最难受的图之一
2024年05月28日 10:59 来自 iPhone 14 Pro
39
6
2
"我们女人怎么样?我们女人,比你们男人好得多。你们男人不是骂十八九岁的女学生,就是称赞十八九岁的女讨饭:都不是什么好心思。咯支咯支,简直是不要脸!"——鲁迅《肥皂》
有些人特别热衷于让女人感到性羞耻,所以我衷心祝愿每一个姐妹纵欲过度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大方享受性应该是每个人的权益,希望你们时刻记得,没有人可以slut-shame你
2024年05月29日 20:08
43
10
1
大学把自己办得越来越像企业,然后眼看着尖端领域(比如AI)企业的科研实力超过大学,这就是美国已经发生的事情,和中国已经开始发生的事情[摊手]脑子是个好东西
最近这段时间工作压力大、睡眠差、整个人处在非常易怒的状态,每天都想骂人。。。今天看了图里这段对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校长的采访中图二的内容。。。一时火大。。。但忍住没有骂人。不过还是想聊聊为什么我觉得这个“发9个月工资”是个很糟糕的事情。。。

的确,美国绝大多数大学的教职都是拿9个或 ... 展开
2024年05月29日 21:42 来自 微博网页版
22
5
0
我真的很佩服一些大V的春秋笔法,既看起来是在讲道理,又暗搓搓地加进自己那点小心思。这种人我敬而远之//@瘦驼:他一直是这个调调,以塑造的超然于外的态度迎合受众的需求。
非常遗憾看到江晓原老师的这篇新专栏文章。就不宣传了,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按图索骥了。

文章本身是讨论了美国关于登月或者以登月为背景的电影里,有多少是以“登月其实是假的”为世界观的,以及这些电影反映哪些美国社会的群体意识。这个话题当然是没问题的,甚至还挺有意思的。

但我不理解的是为什么 ... 展开
2024年05月28日 13:26 来自 微博网页版
6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