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可可的小夏天
1.3万 粉丝
 关注
232 微博
  • 1970年1月1日
  • 昵称: 洛可可的小夏天
  • 简介: 国学|汉服|古琴
  • 微博使用天数:19889
  • 保存微博:165
本站在持续运行中,《免费无广告》
长期提供查看半年可见微博,请大家帮忙宣传转发!
#传统文化大讲堂# 北宋高官为儿子走后门的证据

书帖释文:儿子赋性鲁钝,加之绝不更事。京师老夫绝少相知者,频令请见,凡百望一一指教,幸甚幸甚。此亦乞丙去。弼再上。

翻译:我儿子本性愚笨迟钝,加上他很少经历社会磨练。在京师我很少知心朋友,所以让他常常去拜见您,希望诸事对他多加指教,感 ... 展开
71
157
10
#传统文化大讲堂# 烹茶简史(终)

工夫茶出现在明末清初,在整个清代又有了长足的发展,终于在清晚期的时候形成一种具有广泛认同和礼节的新式茶饮礼仪,其中对于煮水器的改变也是相较于明代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清代俞蛟《梦厂杂著·潮嘉风月·工夫茶》中就开始对工夫茶的选茶、备茶、饮茶等各种步骤 ... 展开
6
9
1
#传统文化大讲堂# 烹茶简史(五)

明初,依然延续宋人的概念,金银为优,瓷石次之,铜铁铅锡皆不取,瓦瓶也被认为“恶气缠口不去”(引用自苏廙yi《十六汤品》)。

从张源《茶录》开始,锡逐渐取代陶瓷的地位,铜铁却始终不得翻身。

等到了许次纾的《茶疏》,明代首屈一指的茶人,这本书对整个明代 ... 展开
4
3
1
#传统文化大讲堂# 烹茶简史(四)

末茶冲饮的喝法并不是五代时期被发明的,而是在唐代已经有了雏形,即陆羽在《茶经》中所记载的“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痷(an)茶”。

但是当时的陆羽是很鄙夷这种“痷茶”的,他认为“沟渠间弃水耳 ... 展开
4
6
0
#传统文化大讲堂# 烹茶简史(三)

而唐代饮茶之所以做到了流行化,和当时佛教禅宗的兴起也有着莫大的联系。

中唐的封演《封氏闻见记》载:"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侠,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于是 ... 展开
5
7
1
#传统文化大讲堂# 烹茶简史(二)——秦汉魏晋

时间进入到了东周末年的时候,中国的炼铁技术已经出现,而这种技术的发展终于在秦汉时期得到了全面的普及,于是大量的冶铁技术制作的器具开始出现,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以后至少900年的饮茶文化,直到在宋代才得到了改变。

古人以为饮茶真正形成一 ... 展开
4
4
2
#传统文化大讲堂# 烹茶简史(一)

有唐以前,饮茶之事尚以吃茶、茗粥甚至茗菜为主。根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氏遇荼解毒,也是直接将茶叶嚼食吞服,这个时候人们已经发现了茶叶迥然不同于其他植物的药用价值,所以茶叶的最早使用目的以服食药用为主,但是这个时候生产力低下,自然也说不上煮茶来饮 ... 展开
6
14
3
#传统文化大讲堂# 林泉高致——郭熙《早春图》

《早春图》是北宋宫廷画家郭熙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此画创作于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为郭熙晚年之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郭熙(1023——约1085),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孟县)人。宋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奉诏入图画院,初为“艺学 ... 展开
7
7
4
#传统文化大讲堂# 春花时节,中国的疫情也接近尾声,这几日偶见城市中各种鲜花盛开,间或有鸣莺飞啼,儿童嬉笑。正是一番好景色。

忽然想起一句被称为历史上最浪漫的书信“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这句话出自吴越王钱镠给他夫人的一封信。其寓意为田间阡陌上的花开了,你可以一边赏花,一边慢慢回 ... 展开
22
8
2
洛可可的小夏天
2020-03-22 15:32:25 来自 iPhone 11 Pro Max(深空灰)
#诗词# 《将进酒》中“将”字含义是什么 网页链接
1179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