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周
2526 粉丝
296 关注
5572 微博
  • 昵称: 三多周
  • 简介: 爱是恒久忍耐
  • 保存微博:0
本站在持续运行中,《免费无广告》
长期提供查看半年可见微博,请大家帮忙宣传转发!
大汶口文化.玉铲 ——玉铲1988年出土于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仕阳遗址,现收藏于莒州博物馆。玉铲成梯形,顶部穿孔,对钻而成,呈扁平状,顶部有残缺。这一时期的玉器已经体现出新石器时代晚期较为发达的规范和禮仪制度。#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玉器##莒州博物馆##礼运东方:山东古代文明精粹# ... 展开
1
2
0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黑衣陶刻符贯耳罐——黑衣陶刻符贯耳罐1974年出土于江苏苏州澄湖遗址,现收藏于苏州吴文化博物馆。罐高12厘米,口径8.8厘米,泥质黑衣陶,方唇、直口、高领、溜肩鼓腹、平底,颈下部饰凸弦纹一周,两侧置对称贯耳,器表打磨光滑。在外腹部有4个刻画符号,呈左高右低、中间略高的形 ... 展开
3
3
0
吴文化博物馆:定州—九州咽喉特展。展览是吴文化博物馆“新九州”系列的第一期,聚焦古九州之首冀州的腹地——定州,分为“体国经野”和“聚焦定州”两个部分,借由196件(套)文物及非遗展品,为观者讲述早期华夏先民体国经野的智慧,展示定州在数千年发展史中的起落以及丰富的文化遗产。在“体国经 ... 展开
2
5
0
春秋.虎形玉饰——虎形玉饰1986年4月出土于江苏通安严山春秋吴国玉器窖藏,现收藏于苏州吴文化博物馆。虎形玉饰长11.9厘米,宽3.8厘米,厚0.1-0.3厘米。一对,形制大小相同,玉色灰白夹黑。扁平,厚薄不均。虎为蹲伏状,头微昂,有一小孔,似为目。腹下四足屈蹲,卷尾高翘,背脊琢出扉棱。正面以减地斜 ... 展开
3
2
0
商.象纹大铜铙——象纹大铜铙1983年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乡,现收藏于长沙博物馆,是其镇馆之宝。象纹大铜铙钲间宽69.5厘米,鼓间宽48厘米,通高103.5厘米,重达221.5公斤。铜铙体形巨大,通体已经满布绿锈,绿中偏灰,甬上部有旋,肉眼可见紫色的铜胎。钲部为合瓦形,舞部平直,素面无纹。 ... 展开
2
4
0
春秋.双系拱形起脊玉饰——双系拱形起脊玉饰1986年4月出土于江苏通安严山春秋吴国玉器窖藏,现收藏于苏州吴文化博物馆。玉饰通长8.2厘米,宽5.65厘米,由整块玉料琢成,玉色牙白,器身起拱作瓦形,正面中间起脊,脊两边各饰一组浅浮雕兽面、凤鸟纹,兽面作椭圆眼、弯眉、阔嘴型,凤鸟首作高肉冠、钩喙 ... 展开
3
4
0
元.影青狮象形烛台——影青狮象形烛台出土于江苏苏州高景山元墓,现收藏于苏州吴文化博物馆。影青狮象形烛台,长13.5厘米,高13.6厘米;长13.0厘米,高12.7厘米(一对)。这是一对大小、质地相同,形态略有不同的像生瓷烛台。其形制新颖,别具一格。其中一件为狮形,四足伸展,昂首站立,阔鼻圆眼,眼 ... 展开
5
4
1
春秋.楚途盉——楚途盉1980年7月出土于江苏苏州枫桥何山春秋墓,现收藏于苏州吴文化博物馆。楚途盉通高25.2厘米,提梁高8.5厘米,足高6.8厘米。小口,广肩,扁圆腹,下置三蹄足。肩前后设夔龙形提梁。前有短曲形龙首流,龙首为双目外突,小圆口,头顶铸出扉棱,作鬣。两侧辅以蟠虺纹,填以细密的羽状纹 ... 展开
5
6
0
南宋.李嵩(传)《西湖图》——《西湖图》为纸本墨笔,纵26.7厘米,横85厘米,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西湖图》绘西湖全景,画中心突出明净湖水,四围群山环绕,雷峰塔、孤山、双峰插云、断桥诸名胜皆隐现于烟锁雾迷之中。整幅画卷虚实有致,笔墨概括,工笔和写意兼具,场景多而不乱,繁而不杂,墨色清 ... 展开
4
4
1
南宋.李嵩《花篮图》——《花篮图》为绢本设色,纵21厘米,横26厘米,现收藏于龙美术馆。《花篮图》是一幅颇具代表性宋院体静物画。该画右下角款记“李嵩画”,画幅小巧,笔法精致细腻。构图上,李嵩采用三角构图法,巧妙地运用空间布局,将花篮中的花卉和绿叶错落有致地排列,既展现了花卉的多样性, ... 展开
6
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