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弗洛伊德将「幸福」定义为「前历史的愿望在后来的实现」。想起小时候学成语“刻舟求剑”时还笑为什么要这样做,直到自己后来跋涉在时间长河中不可挽回地失去太多,某刻开始为追求虚幻的幸福感而偏执地弥补曾经的遗憾,在岸边徒劳地想要捞回过去的某些什么的时候,怎么也笑不出来了。

“如果我们长期沉迷在想象平庸的作品的阅读之中,那么当有灵魂的想象扑面而来时,我们可能会害怕会躲闪,甚至会愤怒。一个伟大的作者应该怀着空白之心去写作,一个伟大的读者应该怀着空白之心去阅读。只有怀着一颗空白之心,才可能获得想象的灵魂。”
《余华文学课:九岁的委屈和九十岁的委屈》
《余华文学课:九岁的委屈和九十岁的委屈》


「根据美学的价值标准生活乃是天才们的特权」:“美学领域本质上是「非现实的」,因为它为保持不受现实原则支配而付出的代价是在现实中无能为力。审美的价值标准可能在美化和提高文化的生活中发挥作用,或者可能作为私人的爱好发挥作用,但根据这些价值标准生活乃是天才们的特权,或者是颓废的波希米亚 ... 展开

「感性与理性」的对抗是人类文明的主线之一:“理性也已被看做是压制本能的工具;本能、感性领域被看做始终对立于理性,有害于理性的。「哲学」用来理解人类生存的范畴也保存了理性与遏制之间的这种联系:凡属于感性、快乐、冲动领域的东西都意味着是与理性相对抗的,是必须予以征服和压制的东西。”《 ... 展开

■“为了理解时间范畴之外的事物,确定它与个体意识和社会秩序的关系,人类做出了不懈努力,造就了宗教与哲学的历史。”《搁浅的心灵》
■“对我而言,没有比「没有神」更高的思想。人类的历史就是证明。人类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臆造神,好活下去而不必自杀,这就是迄今为止的整个世界史。”《群魔》陀思 ... 展开
■“对我而言,没有比「没有神」更高的思想。人类的历史就是证明。人类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臆造神,好活下去而不必自杀,这就是迄今为止的整个世界史。”《群魔》陀思 ... 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