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倬云说历史
26.4万 粉丝
 关注
47 微博
  • 1970年1月1日
  • 昵称: 许倬云说历史
  • 简介: 史学大家许倬云教授官方账号
  • 微博使用天数:19877
  • 保存微博:132
本站在持续运行中,《免费无广告》
长期提供查看半年可见微博,请大家帮忙宣传转发!
我们面对的是空前未有的复杂的世界。

复杂的世界包括国际关系混乱;包括天人之间的关系;也包括科学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还是科学给我们添了更多问题;甚至世界上经济很大的转弯,这弯转成什么样子我都不知道。

而这个挣扎,我自己觉得主要是跟我们自己挣扎。

所以我才讲往里走,因为我们面对太复杂 ... 展开
265
65
38
有一个电影团队拍电影,要找个演员演天使,找了半天找了个很俊美的男生来扮演。
 
二十年后,他们要找一个演员演魔鬼,结果找到一个外貌很好看,骨子里透出来的气质却是魔鬼的人。问他姓名,发现这个名字很熟—— 他说我也觉得你们很熟,你们这个电影团队曾经找过我。
 
所以这个人以前像天使,后来像 ... 展开
183
25
30
“中国经济崩盘”这个炸药桶一炸的话,全世界是不是得一起走?

这个“炸药桶”不是说天上掉下来的核弹,而是说假如中国经济大崩溃,这个十几亿人口经济体的大崩溃,全世界受得了吗?

全世界都在看中国被惩戒——美国要“开除”中国,除非你就范。大家有没有想过,中国就范以后的后果?

日本萎缩到今 ... 展开
341
79
101
台湾的幸运在于,从大陆来的人才中,有一大批有经验、有能力的人员。

台湾光复后,日本的工程师、技师、教员都走了,台湾上层人才单薄。大陆人才填补了社会结构的中上层,也填补了管理阶层。

到台湾以后,这些前辈努力将台湾的教育制度从日本殖民模式转变为现代教育,我们这些学生深受其惠:老师尽了 ... 展开
412
61
72
千年来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没有大变,有它在,中国不会散。

虽然中国文化的底盘始终可以改变,但是中国文化本身大的格局不会大变。
 
为什么不变呢?因为中国拥有四通八达的道路系统。
 
中国的道路系统从秦始皇时代建立的三横三纵,一直发展到今天的七横六纵,这个大的道路网络不但是财富、商品转流的 ... 展开
240
37
33
我们必须注意:

西方世界,个人主义当令,以自由为名,整个社会正在急速走向散漫,更因过分都市化,导致小区解体、家庭离散。循此趋势,不久之后,若干“现代国家”可能沦为一盘散沙。

为预防中国社会,尤其考虑到急速都市化进程,国内也难免出现:繁忙大都会中,无数寂寞“个人”沦为“孤狼”。其时 ... 展开
772
191
132
我所从事的历史书写,并非排比岁月,也不是着眼其中的是非对错,或者某个叙事的唯一性。

要知道,同一事件,旁边有一百个人看见,可以有一百零一种“事实”——身为历史学者,不能说“我的责任就是矫正”,因为你说的“第一百零二种事实”,同样可能是错的或者片面的。

所以,我的责任就是告诉大家: ... 展开
387
89
59
人工智能要替代我们的智力。
 
庞大的、快速运转的电脑可以比我们几千人加在一起的运转速度总和还要快。给它再复杂的问题,它也可以解决。
 
从另一方面看,机器处理枯燥的、呆板的资料,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必须由人“喂”资料、“喂”问题,机器才能思考。最终决定庞大的人工智能如何运转的,是人类每 ... 展开
255
62
30
越活得老,越是感觉我们人类必须知道自己的限度,不要狂傲,不要过分自信。
 
个人如此,国家如此,民族如此,文化体也是如此。
 
没有一个文化体是完美的,没有一个国家的治理方式是完全对的,没有一个民族的过去不是复杂的。
 
不要认为“民族”这两个字存在,就存有“民族优秀论”的观念。
 
每个国 ... 展开
638
82
64
实际上所谓“盛世”,乃是文化活力的消沉。

在文化精英群已经失去活力时,对于本国的文化,他们只是墨守成规;对于外来的文化,因为自己没有信心,也就不能开放胸襟来接受新的挑战。

明代,西方文化初入中国,有一批中国的学者,例如徐光启、李之藻等人,愿意和西方来的学者对话;又如,方以智更是从 ... 展开
518
127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