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
43.2万 粉丝
 关注
11752 微博
  • 1970年1月1日
  • 昵称: 中国美术学院
  • 简介: 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国立艺术院,这是第一所综合性的国立高等艺术学府,以“美育代宗教”,揭开了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篇章。
  • 微博使用天数:19886
  • 保存微博:1642
本站在持续运行中,《免费无广告》
长期提供查看半年可见微博,请大家帮忙宣传转发!
#美生美作#|2023毕业展优秀作品|创新设计学院|《蟲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感官在未来极有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进化或是退化。那么能否通过人为的干预手段,使人类的进化之路向好的方向发展?作者从“昆虫”入手,通过研究昆虫的感知器官、感知原理以及信息转换模式,从仿生视角下探寻这一进 ... 展开
5
0
0
中国美术学院
2024-05-08 10:30:01 来自 中国美术学院超话
大疆AVATA2 御剑飞行之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
中国美术学院 大疆 #大疆# #大疆avata# #大疆无人机# 中国美术学院的微博视频
10
1
1
#美生美作#|2023毕业展优秀作品|创新设计学院|《大脑,思绪与歌》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和机器的合作的方式为诗歌相关生成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者从大脑分区协作的角度来探讨人类如何理解诗歌,并使用现代科技的手段和艺术形式来解读中国传统诗歌文化,使观众能够体验不 ... 展开
3
0
0
#展览速递#|叙事——中国当代漫画邀请展

展览时间:2024年4月10日至5月10日
展览地点:动画与游戏学院一楼人文空间

相信一个理想的漫画展,是可以通过作品更清晰地看到作者的,看到完成的作品背后的信息。而通过原作是可以为读者建立一种和作者带着时间感的共存,而这种共存只有通过物来转接,哪怕 ... 展开
8
0
1
中国美术学院
2024-05-05 12:19:19 来自 中国美术学院超话
#节气之美#|#立夏#

历书有言:“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节气到来,自此风暖昼长,万物繁茂。虽是进入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但“绿树荫浓夏日长”的夏日景象,仅存在于中国福州至南岭以南地区,对于全国的大部,依旧处于红紫斗芳菲的仲春与暮春。时至立夏,万物至 ... 展开
6
2
0
#梁易斯沉浸式篆刻ASMR##金石中国心# 金石篆刻还能这么“玩”?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的#梁易斯#同学,以其熟捻的手法,为我们带来一场沉浸式篆刻的「视觉+听觉」双重体验!这场ASMR真的赚到了!更多精彩内容,请锁定每周四12:00@Z视介 客户端,21:40@浙江卫视 ,感谢由@西泠文创 提供的文房篆刻套装。
... 展开
12
1
0
中国美术学院
2024-05-03 20:00:38 来自 中国美术学院超话
#美生美作# |2023毕业展优秀作品|创新设计学院|《鸣·鼓》

《鸣鼓》从铜鼓仪式的流程与仪式行为出发,融入声音媒介,探求交互行为与声音、动画结合的可能性,探究交互行为与数字媒体如何展现铜鼓文化的内涵,为文化传承献力。项目通过沉浸式体验、音画交互、铜鼓文化行为转译等方式,利用屏幕与灯 ... 展开
5
0
0
#五四青年节# |解字青年

青年为什么是[青]年?
有着万年农耕文化史的华夏民族很早就认识“青”,《说文解字》中描述它:“青,东方色也”。
在五行中,东方对应着木,木生火,呼应字形结构中“青”字上从“生”下从“丹”。
从草木初生的“青”到新青年的“青”,“青青子衿”、“青胜于蓝”“不坠青 ... 展开
15
0
1
中国美术学院
2024-05-02 19:12:28 来自 中国美术学院超话
#美生美作#|2023毕业展优秀作品|手工艺术学院|《迂回》

在陶艺作品《迂回》的创作中,作者试图寻找一些不规则性的感受。在进行了“割”动作之后就不再对作品肌理进行人为干涉,从而从中找出较为自然的且有韵律感的肌理表达。《迂回》的典型特色就是其口部婉转起伏的自然状态下保留的波纹肌理,以 ... 展开
8
1
0
#五一劳动节#|“五一”国际劳动节,致敬每一位步履不停的你!

在中国美术学院96年的办学历程中,几代师生校友“铁肩担道义,妙手绘宏图”,创作了一大批主题性美术作品,描绘了一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画卷。

这些作品是历史图像的记录,也是时代的记忆,他们用文艺的形式,展示奋斗劳 ... 展开
15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