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庆龙_
83.3万 粉丝
 关注
2203 微博
  • 1970年1月1日
  • 昵称: 崔庆龙_
  • 简介: 做一把有温度的柳叶刀,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 微博使用天数:19877
  • 保存微博:1081
本站在持续运行中,《免费无广告》
长期提供查看半年可见微博,请大家帮忙宣传转发!
崔庆龙_
2024-06-01 14:42:46 来自 iPhone 15 Pro Max
不知道大家现在能否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我们很容易在一些文娱作品中看到一种压倒性差评的现象。我当然不是在说那种烂到根里不值一提的东西,我说指向的是那些优缺点都有,但却被差评完全覆盖的作品。

如今的社会已经变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动力场,可以说今天的人们普遍携带着自己的历史情绪在看待一部作 ... 展开
1758
291
67
崔庆龙_
2024-05-31 15:01:45 来自 微博网页版
检验哀悼结果的一个体验,就是当我们回忆起丧失对象以及有关联的东西时,不是完全的无感,也不是被淹没在悲伤中,而是从记忆中感受到应有的温存。就像是那些温暖的记忆和丧失的体验之间终于有了界限,那些存在过的美好记忆不再是丧失痛苦的唤起线索,而是一段存在于某个安全空间的,可以被缅怀的时光。
1638
411
60
崔庆龙_
2024-05-28 17:22:42 来自 微博网页版
自体的晃动分为两种,一种是冲击性的,一种是持续性的。前者你可以把它想象成遭受了暴雨后的猛烈摇晃,但暴雨过去后就会慢慢复原,恢复干燥。而后者则是不间断的渗水,潮湿,它不会带给你那种瞬间崩溃的破碎,却又会在另一个层面不断消耗你的心理能量,让你持续处在一种脆弱、敏感、警觉的状态下,并体 ... 展开
2054
648
154
崔庆龙_
2024-05-27 13:41:15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只有当我们否认自己身上的某些部分时,他人的评价才构成致命的杀伤力。

当一个人会在外貌、身材、能力等方面不断苛求自己,同时也会在一些非常细小的事情上苛求别人,因为缺陷始终反映着那些令我们感到羞耻的经验,无论它在自己这里,还是在别人那里。

拖延并不是一个人什么都没做,而是那个无能和退 ... 展开
2301
760
134
崔庆龙_
2024-05-24 22:04:11 来自 iPhone 15 Pro Max
让抄吧,我就不信这些人能一直假装下去,对方籍籍无名抄了也白抄,对方若是有了名气伤害的是 ta 自己//@ziemtxgwy:抖上有人抄袭你的
有时候我非常不喜欢这个时代的一些特征,比如信息的碎片化,表达主观性时的叠甲,艺术和审美的降级,平庸商品的过度营销,过度内卷的生存方式,社群的分裂,人际关系的持续疏离和猜疑链的放大,人们进入了一种情感饥渴和精神荒漠的处境。

我们迫切需要填充,又害怕被非我的经验所玷污,我们用心理饥饿 ... 展开
2024年05月20日 18:38 来自 微博网页版
672
69
43
崔庆龙_
2024-05-23 15:19:34 来自 微博网页版
有时候我们会用各种意义上的失败来维护自己的安全区,这样我们就可以无限次的后退,一次次来到自己的安全屋,在这里我们可以蜷缩,可以用物理和心理意义上的狭小空间作为遏制不安全感的方式。

对有的人来说,用心做好一件事,或尝试新的东西,就像是令人不安的一次冒险,就像是玩家拿着简陋的木剑和盾 ... 展开
1771
403
67
崔庆龙_
2024-05-23 14:17:44 来自 微博网页版
前两天和人聊到有关旅行的一些事情,我说出了一个近乎不可能的诉求,那就是以较低的时间成本亲近纯粹的大自然,也就是那种非旅行景区的,较少被人涉足的自然环境。对方也有类似的追求,但ta比我有更多时间,ta可以用一个月的时间去一个很少有人踏足的地方,但这对我来说不太可能,而城市周边那种被人开 ... 展开
1868
335
133
崔庆龙_
2024-05-21 19:23:55 来自 微博网页版
在和人谈及关于写作的一些经验时,我意识到写东西(表达而非论述意义上的),它其实是有经验层级的。有人说自己总是写不出来东西,这其实是预设了一种关于写作的理想状态,那就是我们应该有想要表达的对象,以及能够用精妙的语言去组织它。真实的情况是,我们可能想表达些什么,但无法用语言为它赋予形 ... 展开
2396
863
94
崔庆龙_
2024-05-20 18:38:27 来自 微博网页版
有时候我非常不喜欢这个时代的一些特征,比如信息的碎片化,表达主观性时的叠甲,艺术和审美的降级,平庸商品的过度营销,过度内卷的生存方式,社群的分裂,人际关系的持续疏离和猜疑链的放大,人们进入了一种情感饥渴和精神荒漠的处境。

我们迫切需要填充,又害怕被非我的经验所玷污,我们用心理饥饿 ... 展开
14166
4520
245
崔庆龙_
2024-05-18 12:02:17 来自 微博网页版
我关注了接近100个YouTuber,但真正让我有“学习体验”的只有3个,虽然我很在乎知识的严谨性和专业性,但却从不关注那种大的官方机构号或者权威号,这类内容太过于四平八稳,缺少来自于创作者本人的独特调性。而这三个人似乎根本不是冲着数据和流量来的, 更新也非常佛系,但ta们又是那种各种意义上跳 ... 展开
2026
265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