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在持续运行中,现开通论坛,可以反馈意见,讨论闲聊亦可
  • 1970年1月1日

  • 昵称: 壹点文字

  • 簡介: 《作家选刊》杂志签约作家

  • 微博使用天數:19851

  • 保存微博:711

关注壹点文字 的人也关注

最近瀏覽

请帮我分享链接给你的朋友,复制链接发送给朋友即可
2024-04-13 22:24:52来自iPhone客户端
  • 轉發 0
  • 評論 3
  • 贊 0
今日中国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这是经过社会实践检验得出的科学结论。过去一百年,那些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准、人民生活水准较高的国家,那些普遍拥有较高的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工业化水准和生活品质的国家,无一例外都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社会国家。当然,借由开发自然资源达到较高 ...全文
2024-05-07 15:54:39来自iPhone客户端
  • 轉發 62
  • 評論 27
  • 贊 368
以上可以看出,人们对私有化的恐慌和对公有制的迷恋,是没有多少事实支持的。我们知道,发达的富裕国家没有一个是靠国有制富起来的,今天世界上发达的国家都是以私有制为基础。俄罗斯的问题也不是因私有化所致。中国目前的公有制实际上是官权所有,公有制成为少数人控制社会资源、进行权钱交易、明目张 ...全文
2024-05-07 11:09:21来自iPhone客户端
  • 轉發 118
  • 評論 55
  • 贊 564
天花板级别的五句名言 1、罗斯柴尔德说,“当金钱站起来说话的时候,真理都要沉默,当权力站起来说话的时候,连金钱也要退避三舍。” 2、丘吉尔说,“坚持下去,不是我们足够坚强,而是我们别无选择。” 3、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4、黑格尔说,“历史给人们唯一的 ...全文
2024-05-07 09:32:50来自iPhone客户端
  • 轉發 83
  • 評論 14
  • 贊 224
苏联时期,有个著名专家是专门痛斥美国,天天正能量爆棚,日夜计算苏联在工业、农业、科学技术方面如何超越着美国,宣称苏联人民的幸福指数是最高的,而美国则是人间地狱,他的名字叫米哈伊尔·布林。1979年,米哈伊尔·布林突然带着妻子和六岁的儿子跑到了美国,到美国去过人间地狱般的生活了。他儿子 ...全文
2024-05-07 07:56:41来自iPhone客户端
  • 轉發 97
  • 評論 33
  • 贊 434
法国哲学家福柯认为,知识是权力的眼睛。凡是权力所及的地方,知识总是以真理的形式为权力辩护。知识为权力划定范围,权力为知识确定形式,两者互相支撑。知识是无处不在,权力也无处不在。权力要求知识的承担者即知识分子不断地去发现真理和创造真理。真理的再生产是权力的再生产即延续的一种基本形式 ...全文
2024-05-07 02:18:35来自iPhone客户端
  • 轉發 34
  • 評論 10
  • 贊 152
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是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的著作《贫困与饥荒:论权利与剥夺》研究了历史上的饥饿与饥荒现象,从世界不同地方的案例中总结出了一些重要规律和认识,揭示了饥荒的形成机制。经过大量的实证研究,他认为历史上的饥荒都是可以避免的。因为当饥荒发生时,其实并不缺少粮食供应。 ...全文
2024-05-06 22:41:36来自iPhone客户端
  • 轉發 44
  • 評論 7
  • 贊 178
十八世纪民主的先驱者们在宣传民主思想时曾经援引当时的社会实例,他们指出,诸侯和大臣们的道德堕落败坏,不可救药,而人民却是美好、纯洁和高尚的,人民具有智力上的天赋,他们总是能够识别和贯彻正确的事物。实际上,这种宣传同宫庭中的谄媚者吹捧诸侯君王具有美好、高尚品德的做法别无二致,毫无意 ...全文
2024-05-06 13:59:05来自iPhone客户端
  • 轉發 19
  • 評論 4
  • 贊 109
网传《人性十恶》是孟德斯鸠的作品,但未查到原文。孟德斯鸠与伏尔泰、卢梭合称“法兰西启蒙运动三剑客”,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促使欧洲人对东方政治与法律文化的理解。以下孟德斯鸠“人性十恶”的内容来自“第一哲学家”微信公众号,“壹点文字”转发时有 ...全文
2024-05-06 00:11:20来自iPhone客户端
  • 轉發 67
  • 評論 16
  • 贊 171
现代社会崇尚“人人平等”。于是很多人更进一步主张,应该以“社会正义”、“照顾弱势”等名义,进行更多的政府干预,实现“结果平等”。但保守主义主张,人与人在人格、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但每个人生而有各种不平等的属性:文化、禀赋有优劣之分,出身、分工有阶层差异,人类无法、也不该抹平。狭隘虚 ...全文
2024-05-05 15:02:21来自iPhone客户端
  • 轉發 43
  • 評論 40
  • 贊 244
市场经济不是一个“丛林法则”的零和博弈,而是能够顺应人性、改善所有人生活的制度,其运转前提,就是承认人的私心,顺应人的自由。人的私心,人对于自由的向往和追求,都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那一部分属性。所以,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无论公权力机关出于何种理由管制经济,都是违 ...全文
2024-05-05 13:05:40来自iPhone客户端
  • 轉發 55
  • 評論 36
  • 贊 252
×

登錄桃子圈

×

註冊桃子圈

×

分享給朋友

×

你的列表

添加列表
×

添加用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