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原路返回
962 粉丝
438 关注
2042 微博
  • 昵称: 让我原路返回
  • 简介: 修身修心记录仪
  • 保存微博:0
本站在持续运行中,《免费无广告》
长期提供查看半年可见微博,请大家帮忙宣传转发!
幽默,是最高级的防御。
我的亚洲菲律宾妈妈,Jo Koy 喜剧段子好笑又心酸

#脱口秀##搞笑##英语##今日快乐今日发# 米国脱口秀的微博视频
2024年06月22日 11:30 来自 微博视频号
0
0
0
多夸夸自己。
特别是那些惯常会批评自己的地方。

睡了一下午。
不是批评自己浪费时间。
而是夸自己“很会照顾自己嘛,真不错。”

喜欢的东西太贵舍不得买。
不是说自己怎么这么扣这么穷。
而是夸自己“很有现实感,很会过日子嘛。”

吃多了。
不是说自己怎么那么没有自制力。
而是夸自己“我真有美 ... 展开
4
0
2
《头脑特工队2》依旧精彩,心下一直拍手称绝,恨不得来个逐帧心理知识影评,一想那个工作量就放弃了,知识点太密了。

最让我触动的点是最后的心理整合,乐乐意识到自己一直在排斥丢弃的那些记忆,都是小主人生命的一部分,当这些潮水一样的记忆球冲进信念生成的池子里,他们在小主人的心中整合。

各 ... 展开
1
0
0
迟疑,容易被误读为诱惑。

起初可能是个试探,回应如果不能及时干脆,就容易给人欲拒还迎的感觉。

比如有些女孩子谈恋爱不能干脆地拒绝,男生可能会将这理解为“害羞”“默认”“还有机会”。

再比如攻击,别人阴阳你一下,你忍下来了,就在释放一个信号,你是可以被欺负的,就会引来更多更大的攻击 ... 展开
1
0
0
和难搞的家人相处,关键一条就是“不要想着改变ta”。

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对别人的改造欲控制欲呢?

就问自己,有没有希望对方成为一个什么样子。

比如“要是我妈也像那个阿姨一样爱我就好了。”
“别人家的孩子都是来报恩的。”
“我老公要是再多挣点钱就好了。”

有句话,对别人的期待是一种微妙 ... 展开
3
1
0
妈妈来住了快一个月了。

在她来之前,我跟我的分析师提了一下“我妈要来”,我感到她有点生气地反问“她来做什么?”。我对这个生气的解读是“你现在好不容易好起来了,她来捣什么乱?”

我确实有些担心我和她能不能处好,会不会又鸡飞狗跳。那段时间我无意识地进入到解离的状态,每天睡不醒。

黄仕 ... 展开
3
0
0
内聚性自我的那个核,就是“我的感知是什么”“我想要什么”,感受和需求。

谷爱凌很早就想上斯坦福,一直都想,最后上了。她非常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就去追寻,中间没有心理上对自己感受和需求的卡顿,全情投入,全力以赴。

如果我们小时候,体验到感受和需求,然后被忽视、被否认、被打压,孩子又 ... 展开
2
0
2
曾老师对早年糟糕的养育给人带来的感受,有个精妙的概括“渴望又绝望”。

在早年,那些不被看见不被满足的渴望,一次次经历绝望,“聪明”的心理系统为了我们能生存下去,可能会用麻木、否认、隔离等方法来压抑渴望,避免一再体验这样可怕的绝望。

那么反向的重新养育自己,就可以把重点放在“肯定渴 ... 展开
1
0
0
有一种隐秘的共生,父母窃取孩子的体验感,注意是窃取,不是控制,是暗戳戳地你有什么我顺道拿走,占为己有。

比如孩子因为自己的事情而高兴,父母表现的应该是个随喜,但父母的表现的情绪比孩子还要更高兴,这会给人被侵占的感觉。(咨询中如果咨询师表现的情绪比来访还强烈,这就有夹带私货的嫌疑了 ... 展开
1
0
0
【心理学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我看有人说武志红现在越来越不知道在说什么,大而化之,看完不知道怎么做?

我十多年前从武老师开始打开精神分析的大门,到现在看他的书和他推荐的书,参加他的训练营,他的直播几乎场场不落。

我从里面受益匪浅,也感受到武老师在方向上是有个转变的,好像很多人 ... 展开
1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