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在持续运行中,现开通论坛,可以反馈意见,讨论闲聊亦可
  • 1970年1月1日

  • 昵称: -阳新-

  • 簡介: 古代雕塑的方方面面

  • 微博使用天數:19840

  • 保存微博:222

关注-阳新- 的人也关注

最近瀏覽

请帮我分享链接给你的朋友,复制链接发送给朋友即可
2024-04-13 22:24:52来自iPhone客户端
  • 轉發 0
  • 評論 3
  • 贊 0
4月10日,考古人员在清理龙门石窟擂鼓台南洞前壁(西墙)内的填充物时发现较多石刻造像与建筑构件,总数达80余件。据考,这堵墙约建于明代中后期,目的是为加固石窟前壁,这些石刻可能是洞窟内坍塌掉落的残件,也可能是当时周围散落的残件,它们被当作建筑用料填充进墙壁内,为省工料,就地取材。只能 ...全文
  • 轉發 58
  • 評論 7
  • 贊 105
定州博物馆里,有一件约40厘米的北齐小弟子像,放大看,袈裟上彩绘贴金的小边绘制得极为细致,一层又一层细微的小方格子,再间隔填色。在同时代造像里,即使是大像,这样的边饰也很少见到。作者应该是一位有耐心、又认真的师傅吧。
  • 轉發 7
  • 評論 2
  • 贊 31
【龙的绵延】邻居家有新婚喜事,小区的路上铺了红毯,单元门口立起两根充气的大红柱,柱身有金色缠龙,柱顶有宝珠火焰,顿时增添许多富丽感。这种柱子经常出现在许多喜庆的场合,司空见惯。虽然不免浮华与俗气,然而它却大有来头。这种柱身缠龙的造型至少可以上溯至汉代,比如汉墓神道旁边的望柱, ...全文
  • 轉發 16
  • 評論 2
  • 贊 27
【山东境内工艺最精的唐代四方佛】山东境内工艺最精的唐代四方佛就栖居在两户农家院的过道夹缝中。此地位于济南长清区张夏镇小寺村,之所以叫小寺,是因此地原为神宝寺遗址。据康熙版《灵岩志》记载:“ 法定禅师先建寺于方山之阴曰‘神宝’,后建寺于方山之阳曰‘灵岩’,世传神宝寺小于灵岩寺, ...全文
  • 轉發 65
  • 評論 15
  • 贊 85
看了某市博物馆展出的一些复制品,其实可以做得更好的,如果用心的话。阴刻火焰纹普遍太敷衍,呆板,甚至一些细节都忽略掉,比如头光上的莲花纹。对于文物复制品的展览而言,金箔、铜锈、土沁难以仿真,不可苛求,但造型上接近原作应该是没有技术障碍的。若敷衍就失去展出的意义了。图1:原件,薛明 ...全文
  • 轉發 10
  • 評論 4
  • 贊 42
这个系列叫“永远”,由多节石块叠加垒砌而成,每一节都是独立体,却保持一个统一的外在形态。借用了佛塔的形式感,比如山西地区北魏时期的很多佛塔就是用这种方式堆起来的;古埃及的巨大神像以及一些巨大的柱子被风化开裂成许多石块,远远看去也显出这种堆垒的感觉来。垒这种形式本身包含了由不同 ...全文
  • 轉發 35
  • 評論 13
  • 贊 73
【空衣】看似坚硬无比的石头,一旦被打磨到一定程度,成为一块薄片的时候,它就会变得十分脆弱,一磕碰就坏了,结实程度还不如一张纸。空衣这个系列主要是在表现佛像的外壳,这其实是一个反观的思路,呈显外壳,隐去内核。当把最本质的东西都去掉以后,就会呈现出一个你完全没有预知的视觉体 ...全文
  • 轉發 59
  • 評論 20
  • 贊 104
开石料,许多人不知道这是指哪种工序。做石雕之前第一件事便是按照石线把石头打开,这些石线隐藏在石头里,若不先开料,在雕刻过程中,石头就会在石线处开裂。而这些容易开裂的石线却需要十分丰富的打石经验,常年与石头打交道的人才能看得出来。察石之性,才可知石之用。打石头是体力活,更是需要 ...全文
  • 轉發 7
  • 評論 6
  • 贊 37
【多重永远】石-山之骨,气之核也。数十亿年的石头是地球的构成物,它们居于山野,与泥土草木为伍,其形多变,无所拘束,那是远古时代自然凝聚的样子。中国古人早就赋予石头诸多形而上的内容,折射出奇特的宇宙观,它们已不再是冰冷的山石,而包含着一个无限广大的命题。手工雕石无疑是一项辛苦 ...全文
  • 轉發 15
  • 評論 6
  • 贊 40
【汉代神树图样的影响】事实上,汉代的各种神树图样为佛造像中的各类圣树提供了最初的范本,菩提树最初的造型源头也与汉代神树有关,这种影响往往被我们忽略。神树崇拜基本来自于《山海经》,有多种类别以及诸多神异。如建木乃是通天地的神树,有天梯之隐喻;如三株(珠)树乃为珍木,其叶皆为珠; ...全文
  • 轉發 141
  • 評論 3
  • 贊 129
×

登錄桃子圈

×

註冊桃子圈

×

分享給朋友

×

你的列表

添加列表
×

添加用户列表